想要挑選好的房子,可以選小面積的二手房。不少消費者由于是頭次購買房屋,買二手房經驗不足,容易陷入形形色色的購房糾紛之中。不少的二手房,掛牌了很久卻難以賣出,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為了使廣大消費者在二手房交易中順利交易,小編在此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個購買貓膩。
一、二手房購買貓膩
1、假房源
網上找好了性價比很高的房源,聯系了中介,卻發現要么就是已經賣出去的,要么就是與網上的描述相差甚遠,接著他們就會向你推薦其他價格貴得多的房源。這些網上的“好房源”,很多都是中介用來誘惑購房者的,目的就是讓購房者主動與他們取得聯系,繼而推銷其他更貴的房源。
面對網上各式各樣的房源信息要謹慎,當“好房源”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很多時,切記不要輕易相信。
2、新裝修的二手房有貓膩
一些房主會對賣相不佳的房子進行裝修來迷惑購房者,也許曾經墻體滲過水或者發生過火災,隱患就此埋下。所以購房者一定要勤問會問,搞清楚房主裝修的目的,請專業人士把關看房,并且在買賣合同中有所備注。
3、賣房者的“口頭承諾”有貓膩
無論房子怎么樣,中介或房主總能讓購房者以為自己買了這套房是很值得的。對于賣房者作出的口頭承諾,如果輕信并草率決定買房,交房后往往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麻煩事里。
例如“這個房子相對應的小學是市核心”、“房子裝修是終生質保的”、“貸款不下來,定金可以退換”等等這些口頭承諾,是沒有法律效益的,必須落實到書面合同上。作為購房者,書面合同才能*有效地保障自己的權益,千萬別怕難為情。
4、看房順序有貓膩
為了提高交易達成率,中介往往會安排看房順序。中介會先安排購房者看一些不甚理想的房源,不是價格明顯高,就是戶型相當差。而在與購房者的交流過程中,中介總能不經意間透露還有一些其他房源沒有這些缺點。經過這些鋪墊,當購房者再看其他較*的房源時,通過對比更容易提高購買欲,這樣可能很快就下決定了。
5、房屋價格未標清
關于房屋價格的風險,這也是容易出糾紛的地方。當前很多房東都是說賣的是“房屋到手價”,可到了后面原本房東應該支付的稅費轉到下家承擔。
而哪些房子是可以少交稅的,房東可能自己也搞不清。比如:房東承諾是“滿五名下僅有住宅”的住房,但審核下來不是僅有住宅的,那就要收所得稅,對下家而言可能要多一筆費用,如果不能協商就會引起糾紛。
6、賣方資質有問題
一定要對賣家的信息進行核實,賣家是不是權利人,這套房屋一共有多少權利人是否都同意賣房了,沒有得到房屋權利人同意,房屋不可能過戶。
二、市面上這十種房子,在二手房交易中是比較不受青睞的。
(1)地段不占優勢的房子
一些新型居住區新盤的供應量比較足,而一些位于近郊、離地鐵較遠,由于沒有啥特點且戶型也比較老舊,轉手賣出也非常困難。
(2)市*老破小的房子
這類老房子,占據著一個城市**的位置,雖說交通方便,但是由于年代久遠,小區內部設施缺乏,綠化環境極差、內部裝修老化、物業管理不完善等致命缺點,導致市*的“老破小”成交量并不多。
而且像此類的高齡的二手房,還會影響買家的按揭貸款,我國多數的銀行都不批準房齡20年以上的個人住房,按揭商業貸款。
(3)戶型面積較大的房子
大三居、四居,這類裝修好的房子*難賣了,其面積普遍在100平方米甚至是120平米以上;另外,總價比起其他中小戶型高出不少,也是影響目前大部分買房人決策的原因之一。
(4)裝修風格老土的房子
如今購房的生力軍已經變為80、90后,這批年輕人喜歡新潮的事物,開始注重生活的品質。像一些裝修風格老舊的二手房,根本沒辦法滿足他們挑剔的眼光,就算買下來,還要花一大筆的錢來重新裝修,又費錢又費時。